高山明
渤海大學美術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00
引言:現代青綠山水畫家對色彩做著不同的大膽嘗試,使用各種顏色在山水畫中呈現出了不同的韻味。色彩的處理是為意境服務的,只有墨色是不夠的,有形有色能夠豐富畫面表現力,增強視覺感染力。色彩在山水畫的功能是巨大的,不僅能夠表達客觀物象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還能夠表現出情感變化,以及創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情調,更好地突出主題。我們需要從傳統中開拓創新的基點,緊跟時代文化的潮流,積極地探索與發現現代社會觀念和審美情趣,努力創造青綠山水的新形式與新風格,讓青綠山水煥發出富有新時代耳目一新的魅力。獨具匠心的色彩處理手段和方法,可以進一步展現作品的韻味。中國畫中的山水畫寫實與寫意相結合,以意抒情,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表達對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與分析。
青綠山水畫對色彩的研究與探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認識。早在魏晉時期,青綠山水畫就已經初現面貌;唐代開始,人們對青綠山水畫又有了新的認識,顏料取材更加廣泛,色彩體系逐漸完備。中國畫歷來也講究用色彩來完成對意境的描繪,色彩是其最活躍,最豐富,最具藝術表現力和視覺效果的元素,色彩自古以來就是青綠山水的重要表現方式。色彩應用的不同表現方式及存在形態可以使作品呈現出不同的意境,留出的想象空間更大。創作主體的藝術追求不同、用色喜好不同、文化修養不同,同樣導致設色技法上的不同表現[1]。色彩需最大化地發揮其優勢,與傳統筆墨相結合,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現代山水畫新樣式。任何一種藝術要永葆青春生機,則需順應時代發展態勢,才能讓世人認可、賞識,與時代共生共榮。在現代的語境下青綠山水畫對設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也對其設色的改變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與可能性。同時,綜合材料的使用,也使青綠山水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拓展空間。青綠山水畫中的色更需要畫者以心觀之,而不是將其統一固定程式化,需要呈現出主觀的情調思想與自然景物的相互滲透與交融。
自然界的顏色是多彩的,但是我們要帶著墨中的五色去用心觀察,就會給自然當中五彩斑斕的色彩加上表示傳統中國色的色彩;用色彩來看色彩則是現代語境下青綠山水畫家看大自然的獨特方式,運用能將色彩繽紛的大自然背后蓬勃的生命表現出來的色彩,首次從色彩意識來創作表現新的青綠山水畫。在現如今,全新的化學顏料層出不窮,科技化、圖像化的新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的審美標準也要緊隨時代,純粹的五色墨難以將現代光彩奪目的新世界表現出來。而青綠山水畫從中國畫的色彩傳統中尋找與當代審美相適應的語言生長點,在當代文化語境下對“以色貌色”“隨類賦彩”進行再闡釋,既符合了現代欣賞者和創作者的審美標準和視覺需求,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多彩精神世界,它既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青綠山水畫,同時也能立足于現代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的審美評判標準與審美趣味。
色彩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筆墨上的美中不足可以通過色彩來彌補。色彩作為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它通過視覺傳達信息,它的性質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感情。色彩的風格表現有很多,無論是強烈的還是柔和的,都能使得畫面表達更加新穎不俗。在此色彩的定義不僅局限于繪畫的材料與技法層面它是中國古代繪畫的一種重要的語言形態[2]。大自然是山水畫的主要來源,青綠山水畫所要表達的主題及內涵最終還是要到自然中去,大自然所帶給我們的色彩體系本就不可限量,山水畫當中的色彩表現手段也就十分豐碩,不同精神思想的表達,可用不同的顏色物化。
色彩是一門具有感情的語言,它也是構成畫面效果的一種重要創作手段。畫家對色彩的提煉對畫面表現力和視覺效果的呈現有極大的關系,應該賦予色彩新的形象與生命力,使其從傳統青綠山水畫的程式中解放出來。同時現代青綠山水的色彩也應當表現出當下的審美特征,體現全新的時代感與美感。清代王概說“著色象其形采,渲染得其神氣”,色彩在繪畫當中的作用從來都是重要的,當然青綠山水畫也不例外,能出形得氣,色彩對于青綠山水畫的重要作用顯然而知。色彩的運用在畫面整體氣韻的渲染中擔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古拙的青綠山水畫到現代的青綠山水畫,設色在多方面做出了改變,使得現代青綠山水畫不僅表現形式更加豐富,感情表達及意境渲染也得到空前的升華。近現代,藝術大家雖然繼承了古人的青綠技法表達的基本方式,但還是依靠科學的色彩理論為主要的理論支撐來表現自己的藝術作品[3]。
魏晉時期謝赫的《古畫品錄》中記載“隨類賦彩”是中國畫用色的基本原則,其中“隨”也指“跟隨”,“類”不單指具體的一種物象本身,而是指與其相近似或具有極大相似特征的不同物象,隨色相類此處統稱為“類”?!半S類”并不是將畫家眼中所看到的色彩被動地呈現在作品之中,而是需要經過主觀情感色彩與客觀存在的色彩相互作用,以有限的色彩語言去概括和表現無限的物象世界,在此強調色彩在主客觀中的重要橋梁作用?!半S類賦彩”整體表達為跟隨物象的不同賦予其不同色彩。山水畫當中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分化為同一類物象,由于物象種類相同所使得其色調也為一致效果。季節也是一種分類標準,物象的色彩也可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半S類賦彩”與中國傳統美學及哲學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審美心理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半S類賦彩”既是忠于自然的客觀物象,也是再現自然的一種藝術手段。
“隨類賦彩”在現代青綠山水畫中的概念逐漸發生變化與調整,由于西方色彩觀的不斷沖擊,使得現代青綠山水畫的色彩意識擴充?,F代青綠山水畫家的色彩主觀意識不斷增強,同時也更加注重整體的畫面色彩最終呈現效果的調整及把控,追求色彩關系和諧統一且與畫面構圖相合。青綠山水畫中的主觀的色彩表現也是一種現代性的轉化。畫家通過主觀意識將色彩從客觀的物象中抽離出來,逐漸形成現代的“賦彩”方式與特點。中國畫中的色彩不僅簡單地表達物象的固有色,也是一種“意象”化的設色手法,這是與西方設色的最大差別,對精神及畫家自身體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當代青綠山水畫超越了“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設色以補筆墨之不足”的色彩觀念,而回歸到“以色貌色”“隨類賦彩”的中國畫悠久傳統;它讓當代中國山水畫通過“以色貌色”實現工具與表現、觀察與心性,以及畫面與心象之統一;它用對色彩表現潛質的深度挖掘,煥發中國傳統色彩認知與表現的文化智慧,發揚儒家“絢麗”為美的美學價值;它在當代情境下,闡揚著“色彩性”“繪畫性”“意象性”的中國畫傳統;它以對萬物色彩生機的狀寫詮釋著“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中國人的自然宇宙觀,并在當代文明下的人與自然關系中彰顯其思想價值。
歷經了千年跌宕起伏的青綠山水畫,屬于青綠山水畫獨具魅力的藝術思想觀念必然已經形成,與之競相發展的還有對應的審美評判標準。當下,我們的時代特征和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喜歡個性的發揮,喜歡追求時尚和新潮。并且當下社會發展的腳步愈來愈快,各類信息文化沖擊加劇,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不僅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人們對于藝術審美的評判標準也在潛移默化地逐步跟隨其腳步前進。人們的色彩意識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山水畫的著色方式也呈現出多種面貌,結合對傳統青綠山水畫的了解,使我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生活氣息,以現代創新意識開拓現代語境下的青綠山水。大眾審美的包容性逐漸增強,現代青綠山水畫設色或補色或間色等更具有沖擊性的大膽配色也被大眾所接受甚至受到部分欣賞者的喜愛。吳冠中說:“這只風箏沒有斷線,倒是當我用綠色畫漁網時,太拘泥于具象,抽不出具象中的某一方面的美感,扎了一只飛不上天的風箏!如果作品完全斷了物象與人情的聯系,那風箏就斷了線”這是對審美趨向的表達。傳統的藝術審美的轉變絕大多數的原因是西方藝術的引入,使得現代青綠山水畫與傳統青綠山水畫的色彩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傳統的藝術審美形式逐漸受到西方藝術形式的影響,尤其是色彩運用方面,西方繪畫色彩運用更加大膽,也多元發展,成為了青綠山水畫在新時期的新的發展方向與趨勢。青綠山水畫色彩語言發展至今 ,已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青綠山水畫色彩語言領域存在較大的開發空間[4]。西方色彩與中國傳統青綠山水畫設色相結合,也出現了更多的設色方式與設色材料,新型繪畫材料更是在不斷地涌入,與此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山水畫的創新,不同的價值標準也同時產生。
吳冠中的抽象山水畫運用點線面通過充分斟酌構圖與布局使畫面和諧,吸引欣賞者眼球。他的作品是國畫形式美抽象主義的巔峰,既提煉出了中國畫的美學特征,又開拓了抽象主義中的美學內核,展示出了獨屬于中國美學的抽象主義山水畫。在《春風桃柳》中,吳冠中運用滴彩潑灑的技法,使用紅、黃、綠點的交錯,桃紅柳的每一筆都將對春天的情誼表現得淋漓盡致,色彩運用熱烈而濃郁直接映入觀者眼簾,逐加行云流水般的筆墨運用,更是給春日美景增添了生命力。將西方的色彩技法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筆墨相結合,畫面整體更加生動精彩,使得整幅作品畫面表現力更強,牢牢吸引現當代欣賞者眼球。同時又充分表明出青綠山水畫的巨大包容性,與西方繪畫技法相結合絲毫不減其氣勢與表現力。
現當代青綠山水畫色彩運用的范圍比傳統的青綠山水更為寬泛且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張力,色彩或重彩或雅致比傳統山水畫色彩更夸張,更具有感染力,恰到好處的氣氛烘托呈現出的色彩極具現代感。青綠山水的表現形式自古以來就是通過“色彩”來傳達的,將有限的色彩通過畫家之筆來表現無限的大好河山[5]。青綠山水中的色彩有一定的主觀性,畫面當中所呈現出的色彩是畫家自主提煉出來的,而不是大自然中真實的色彩。隨著人類社會認知的發展,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所能夠使用到的工具也越來越豐富。創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于綜和材料的使用,也為當代青綠山水的創新實驗帶來了新的生命?,F代山水畫中用色更加大膽,有的通過豐富細膩的色彩變化,有的通過不同的色塊組合都給人的視覺感受千差萬別。盧輔圣的青綠山水畫,將東方高古氣息和現代強烈的視覺形態結合起來,用色有互補色、相似色,整個畫面具有動感與沖擊力。在他的《疊嶂西馳》(圖1)和《永日》(圖2)中,山巒大都使用一到兩種顏色,用較少的色調就可刻畫出波瀾壯闊,重巒疊嶂的大場面。兩色即可表現出山巒氣勢與畫中之情,色彩的作用不言而喻,色中可融入“情”、“趣”等的主觀意識,使得客觀對象的色彩與主觀的審美趣味達到高度統一,色彩能夠更好地呈現畫面感染力,色彩的表現力進一步增強。
圖1 盧輔圣《疊嶂西馳》139×62сm
圖2 盧輔圣《永日》247×123сm
除了筆墨語言,也應該認真研究并且合理地進行運用中國青綠山水畫的色彩這一重要表現手段,使其在現當代的時代背景下熠熠生輝,使色與墨再進一步升華與時俱進。我們應以富有前瞻性的審美眼光對時代精神加以關照,將熱愛生活與自然的情調轉化為色彩融入到青綠山水畫中。色彩是構成畫面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代語境下,設色的創新也是中國畫創新的研究方向之一,青綠山水畫也不例外。當代青綠山水畫萬紫千紅,畫家不僅突破材料的限制,在繪畫媒介上進行創新,還將中國畫傳統設色技法與西方色彩理念相融合,不斷強化青綠山水畫色彩情感的表現力。畫家們也都不斷地用自己的方式推動著青綠山水畫的創新與發展。
我們要用新時代山水畫家之眼來觀看自然,我們也要用新時代山水畫家的觀念、語言來表現自然。眼中景色、筆下景色及心中景色,凝結為青綠山水的語言樣式,表現出中國當代山水畫的瑰麗面貌與高華氣質。超前性的審美品位和當仁不讓的責任感是我們應該具有的品質,同時將對哲學,社會時代文化與精神的解讀和美好高尚情操相互兼容,融化進青綠山水畫。中國文化精神不僅僅是說說而已,繪畫語言表現,審美品位、價值觀等方面也要和中國文化精神相結合,使得青綠山水畫的色彩呈現現代面貌。因此,青綠山水畫是我們時代的、民族的,也是整個世界的,是最具再認識價值的繪畫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