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欣芝
無錫市蘆莊第二小學 江蘇 無錫 214000
引言:色彩創作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不但能為小學生的美術學習帶來思想層面的啟蒙,還能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色彩創作在美術作品中起到的關鍵性影響,從而通過色彩創作來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鑒賞能力以及美術素養。此外,加強小學美術色彩創作還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創作帶來的滿足感,并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美術創作基礎。
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成為小學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美術課程作為滲透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應將小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視為首要目標。小學階段的學生原本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1],其對未知事物普遍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學美術教學不但能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需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的目的。但大部分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仍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也主要以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布置課后作業時也只是要求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2],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還可能使得學生對美術這門學科充滿抵觸情緒。最重要的是,傳統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缺乏新意,教師也很難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了解僅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思維發散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并且傳統美術教學也無法滿足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的實際需求,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3]。因此,在新時期小學美術教學中必須積極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此改善當前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色彩創作環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興趣。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色彩有著強烈的感知能力[4],開展小學美術色彩創作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色彩的意義,還能將枯燥乏味的美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色彩、感知色彩的積極性[5]。此次,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積極引入生活中常見的色彩實例,進而有效吸引學生在課堂學習美術知識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性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學習狀態。在此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還需要以色彩創作為切入點,通過加強素質教育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快速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通過加強小學美術色彩創作來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辨識能力。由于小學生的感官極為敏銳,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深入挖掘學生的色感[6],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促使學生在未來的美術創作中更好地識別應用色彩,充分滿足素質教育對小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需求。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色彩,這些色彩都可以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實際與小學美術教學相結合,利用色彩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色彩,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色彩和生活的感知能力[7]。與此同時,小學美術教師還可以運用生活中常見的色彩元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要求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分辨冷色調和暖色調時,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窗花作為素材,向學生講解各種窗花顏色代表的色調,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春節、窗花等元素加深學生對色彩的印象,并通過色彩來區分冷色調和暖色調。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色窗花剪紙,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顏色剪出相同的窗花,并與教師所剪的紅色窗花進行對比,通過直觀清晰的方式幫助學生體會不同顏色帶來的視覺效果。如紅色窗花可以帶來喜慶溫暖的感覺,而藍色、綠色窗花則象征著生機勃勃的感覺。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暖色調與冷色調之間的區別,促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色彩使用技巧,并將色彩精準運用到美術作品或生活實際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學美術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生活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運用生活化情境深化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依托于生活實際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并通過生活化教學來端正學生的生活態度,促使學生正確看待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聯,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最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其與生活實際之間的關聯點,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美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充滿興趣,其在游戲教學活動中也能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诖?,在小學美術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喜愛游戲的心理特點,為學生營造熱烈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游戲活動實踐過程中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在小學美術色彩創作中融入游戲教學活動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喜好。其中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參與黑板涂鴉相關的游戲活動,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嘗試色彩創作相關的游戲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傳達自身思想情感,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多種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三原色”相關知識時,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三原色相關基礎知識及其搭配方法,避免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直接向學生講述三原色的應用原理,以免磨滅學生學習色彩搭配的興趣?;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魔術游戲活動,利用藍色和黃色、藍色和紅色融合后形成的色彩變化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有效激發學生探究色彩變化的求知欲望,并為后續的三原色知識講解和色彩搭配教學奠定良好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實踐探究不同色彩搭配帶來的可能性,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在掌握基礎的色彩搭配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對三原色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又如,教師還可以設計染色游戲活動,組織學生提前準備染色游戲所需的人物、圖畫等資料,并在課堂教學實踐環節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身想象力,將喜愛的顏色涂到事先準備好的材料上。當學生給童話人物染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身想象成童話人物,并在涂色過程中傳達自身對色彩搭配和運用的看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設計染色游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色彩運用能力,并將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色彩創作的難度,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色彩在美術作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筆者以六年級的學生作品展示為例,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孩子們是認真思考過后構圖的,合理分配畫面中的人物占據畫面大小的比例,也合理地運用色彩構畫出了人物的特點,這就是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最佳體現(圖1)。
圖1 六年級學生作品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色彩搭配方法,并向學生傳授簡單的色彩搭配技巧,通過觀察色彩搭配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小學美術色彩創作教學中應將基礎理論知識、繪畫指導、實踐訓練等方法進行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實踐訓練過程中正確理解色彩創作相關的理論知識,采用分項到組合、簡單到復雜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實踐學習體驗,以此保證學生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在色彩搭配環節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指導后,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觀察不同色彩搭配后呈現出的效果,并向學生講解如何通過色彩搭配獲得自身想要的效果,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獨有的色彩搭配風格。例如,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四季帶來的色彩變化,以圖文、視頻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并向學生分發卡紙,鼓勵學生描繪出春夏秋冬各自代表的色彩及自身看到的內容。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可以通過色彩創作大膽傳達自身看法和見解,利用文字描述當時的心得體會,并通過色彩變化闡述故事背后代表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各小組成員相互分享色彩運用以及情感表達的方法,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鍛煉學生運用不同色彩搭配傳達自身思想情感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色彩和情感之間的關聯,促使學生站在情感角度看待色彩創作在美術作品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積極開展美術實踐教學活動,可以有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運用豐富的人文地理資源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拓展實踐教學場所,利用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加強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以此有效促進小學美術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色彩創作的多元化特點,在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基礎上提高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質量。目前多媒體技術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及現代教育技術模式創建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并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在小學美術色彩創作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具有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特點,盡可能加強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辨別能力,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充滿趣味性的視頻、圖文、動畫等資源,在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同時擴大學生感知色彩的范圍?;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定色彩認知及辨別能力培養相關的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的優勢,帶領學生學習更豐富的色彩知識,以此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美術學習基礎。以“多彩的窗戶”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播放多媒體展示課件,帶領學生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筑風格和窗戶構造,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窗戶的造型美和色彩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小學美術教師還可以基于多媒體課件延展課堂教學方案,綜合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除了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建筑窗戶風格之外,還需要帶領學生學習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建筑特點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元素,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在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的色彩創作能力和學習素養。筆者在對學生進行《川劇臉譜-變臉》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本校stеаm課程,設計出了一款可以自動播放臉譜的小產品(圖2)。
圖2 川劇臉譜-變臉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有著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可能影響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針對于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通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來提高小學美術色彩創作的層次性。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愛聽故事的心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引進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滲透色彩創作元素,以此有效提高學生色彩創作的趣味性,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學習色彩的“冷與暖”這節課程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初步掌握色彩冷暖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識別美術作品的冷暖色調。另外,教師還可以創設形式多樣的故事情境,促使學生在故事分析過程中掌握更多色彩冷暖知識及冷暖色調的處理方法。如設計色彩王國的故事情境,帶領學生將其中涉及的冷暖色調進行分類與總結,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冷暖色調之間的差異性特點以及不同色調帶來的感受,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和色彩感知能力。最后,將故事情境與美術色彩創作相結合時,教師還需要著重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當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后,通過自主分析與想象的方式創設具體的故事情境,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促使學生將色彩創作相關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在此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保證故事情境創設的靈活性和趣味性,盡可能為學生帶來積極的課堂學習體驗,充分發揮小學美術色彩創作應有的作用和效果,依托于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設計調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與美術核心素養。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色彩創作的興趣,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感知和運用色彩知識,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積極引進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色彩創作能力,在豐富小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對色彩創作的熱情,并為學生發散性思維、鑒賞能力、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充分滿足素質教育對小學生提出的全面發展要求。